晟新物流歡迎您

快遞下鄉”風風火火,如何才能立得住、活得好?

作者:系統管理員
瀏覽:20
發布時間:2019-10-21
    風風火火的“快遞下鄉”工程,讓快遞服務網絡迅速在廣袤農村大地鋪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地區累計收投快件12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7000億元。目前鄉鎮地區快遞網點覆蓋率已經超過95%,快遞服務網絡成為打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的重要支撐力量。



    隨著快遞服務網絡向縱深拓展,“快遞下鄉”中一些潛在的矛盾也開始顯現,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解決了快遞網絡“下得去”之后,如何實現“立得住”和“活得好”?

    01

    “想得久,活得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鄉鎮快遞網點要想“活得好”,至少還得勇闖“三關”。

    第一關是“成本”與“效益”關。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郵政體系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郵政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基礎作用。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快遞服務作為郵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基礎作用”的同時,仍具有鮮明的市場特性??爝f服務屬于充分競爭的市場行為。

    這也意味著,作為市場主體的快遞企業在面對農村市場時,“經濟效益”仍是驅動“快遞下鄉”最主要的“動力源”。因此,我們經??吹皆诳爝f需求強勁,特別是在優質農特產品上行需求旺盛的地區,快遞企業“扎堆”。這是市場的力量。

    而在一些地處偏遠、居住分散,有一定快遞需求但體量并不是那么大的鄉村,快遞企業“下鄉”的積極性大打折扣。村口的小賣店成為快遞代理點。這是我們在農村地區最常見到的快遞服務模式。

    無論是“扎堆下鄉”,還是委托小賣店代收代派,始終都無法繞過“成本”與“效益”的綜合考量。通常情況下,快遞網點的收入來自兩個方面——派費和攬件收入。偏遠地區出件少,派費成為網點的唯一收入來源。如果派費收入低于網點的運營成本、入不敷出,鄉鎮快遞網絡的穩定性將面臨挑戰。

    今年7月,記者到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太極村采訪。在全國的快遞服務網絡中,麗江屬于相對偏遠的“末端”,永勝縣距離麗江市120公里車程,而太極村距離永勝縣城又有115公里車程。

    張洪基經營著村里唯一一個快遞服務點,他代理了主要快遞品牌在村里的業務,并輻射周邊3個村。每天他需要驅車六七十公里,到就近的期納鎮取件。為此,他專門雇了一位司機。

    記者為他算了一筆賬:每天往返150公里,每天油費接近100元,每月油費3000元;門店租金一年5000元,加上水電,折合每月500元;雇傭一個司機,每月2500元——僅此3項,每月的固定成本開支是6000元。

    在派費收入方面,各家品牌的派費略有差異,經過從市到縣、從縣到鎮的層層遞減后,最終給到張洪基手中是平均每件0.8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別的收入來源,至少每天保證250件的派件量,才能維持這個村級站點的正常運營。

    像太極村這樣偏遠的農村地區,單個品牌一天的派件量想要達到250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張洪基代理了幾乎所有品牌的快遞業務,太極村加上其輻射的周邊2個村,一天的派件量也就不過300件左右。

    好在太極村是當地沃柑、石榴種植區,還有零散的季節性水果寄遞需求,再加上捎帶一部分物流企業的業務,網點才保持了每月三四千元的盈利。

    而實際上,類似太極村這樣偏遠,但又不具備農特產品優勢的鄉村,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還有相當數量。這些地區的快遞網點,如何跨過“成本”與“效益”的第一關,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來破解難題。

    第二關是“短期需求”與“長遠規劃”關。

    “快遞下鄉” 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價值,送“工業品下鄉”只是其中一方面。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快遞業在推動當地特色產品“進城”中所發揮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已經打造了20個年快遞業務量超過千萬件的“快遞+”金牌農業項目。除廣西百香果、柳州螺螄粉等個別項目貫穿全年外,這些金牌農業項目大多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這也意味著他們對快遞服務的需求也相應地具有階段性特點。

    當農特產品集中上市時,短期內激增的寄遞需求,對產地攬收端快遞網點的服務能力,特別是攬收能力、處理能力、轉運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快遞企業在應對短期內爆發式增長的寄遞服務需求,已經形成了“加人”“加車”“擴充場地”“更新設備”等屢試不爽的經驗。


    但農特產品集中上市形成的寄遞高峰又與每年“雙11”業務旺季的高峰不同,“今年的高峰是明年的常態”這一規律并不適用。

    單一農特產品的寄遞高峰,在短則十天半月,長或三四個月,除非當地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多元的規模種植,為應對農特產品集中上市而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接續使用外,多數基礎設施在寄遞高峰之后,都不免遭遇被閑置的尷尬境地。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設施的投入,絕非一個鄉鎮快遞網點或縣、市級網點可以輕易負擔得起的。

    從長遠看,農村市場前景廣闊,是任何一家企業都會舍棄的香餑餑。問題在于,在打開農村市場這個漸進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短期需求”與“長遠規劃”的關系。

    深處末端的鄉鎮網點經營者十分清楚農村市場未來的價值,但在現實的成本壓力面前,他們不得不更多地考慮眼前的“短期收益”。農村市場的開拓,需要企業總部,至少是區域總部層面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已經有企業開始行動了。今年8月,百世集團總部與麗江市永勝縣人民政府簽署“百萬助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百世集團將提供百萬元的資金補貼,為永勝軟籽石榴量身打造“百萬助農”寄遞方案。

    其中,在鄉村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百世與當地軟籽石榴合作社共同打造的專業鮮果集散服務中心是滇西最大的石榴專業服務中心,最高可儲藏500噸鮮果。

    該服務中心還建設有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功能的倉庫,并引入了全自動的洗果、選果設備,可以為果農提供專業的選果、分揀、預冷和包裝指導。據記者了解,該服務中心在石榴銷售季結束后,還可為當地沃柑、核桃等其他農特產品外銷持續發揮作用。

    第三關是“過度包裝”與“綠色環?!标P。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岳村的重要指示,既肯定了“快遞下鄉”的成效,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快遞“過度包裝”與“綠色環?!钡拿?。實際上,“過度包裝”現象并非快遞領域所獨有,只不過快遞的“無處不在”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與其他領域的過度包裝是為了顯得更加精致、更加高大上不同,快遞的過度包裝更多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通過對包裝的加固,盡可能減少內件在運輸過程中的損毀。

    與工業品快件不同,農產品快件顯得更加“嬌氣”,運輸過程中稍有磕碰,便會加速農產品的腐壞。為此,農戶和快遞企業多采用增加填充物減震的方式進行包裝優化。這些填充物以塑料泡沫板、珍珠棉為主,在消費者端不易回收,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當前,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快遞企業、電商平臺和農戶,都已經意識到快遞過度包裝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2018年12月,全國政協以“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為主題召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今年,國家郵政局提出實施“9571”工程——到2019年底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5%;50%以上的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70%;在1萬個郵政快遞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從實施情況來看,截至今年9月底,“9”和“1”已經提前完成,“5”和“7”的指標也有望在年底最終實現。但記者注意到,“9571”是針對電商件的整體情況提出的快遞業綠色發展階段性目標,而對農產品電商件填充物尚未提出明確的要求。

    據了解,有部分企業已經在研發綠色環保的填充物來取代塑料泡沫板和珍珠棉,但由于農特產品本身價值不高,若采用新型綠色環保填充物,必然拉高其成本價格?,F階段,農戶和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還不高,尚未得到有效推廣運用。

    顯然,解決快遞“過度包裝”與“綠色環?!敝g的矛盾,并非朝夕之功可以實現,還需要相關各方一起努力。

    02

    “小網點,大格局”

    鄉鎮網點要想落地生根,“開源節流”是永恒的課題。

    做企業,就是為了賺錢。做鄉鎮快遞網點,亦是如此。讓快遞網點有錢賺,快遞網絡的穩定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具體到鄉鎮快遞網點,只有讓他們“活下去”,才有可能在未來無比廣闊的農村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快遞》雜志在此前的報道中已經多次介紹各地“快遞下鄉”中通過抱團合作、交快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的典型案例。如江西鷹潭余江區通過整合末端共同配送來分擔運營成本,整合后的末端網點盈利能力明顯增強;新余市分宜縣快遞企業整合后,利用當地“村村通公交車”的有利條件,與公交公司進行合作,通過公交帶貨的方式降低從縣到鄉鎮快件接駁的運輸成本,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節流”固然有效,但錢是“賺回來”的,不是“省出來”。鄉鎮快遞網點的活力,還在于“開源”。在短期內無法生產更多快件的情況下,適當借助企業總部或地方的政策支持,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開源”之道。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四川某縣級市第三方平臺通過爭取地方政策支持,在該市19個鄉鎮、184個村設立了203個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站點,實現了“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全覆蓋。

    村民們在網上購物時,只需要填寫該平臺在市里電子商務園區的地址,并注明其所在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的內部編碼即可??旒竭_該市后,快遞企業按名址將快件送到市內的電子商務園區,從縣到村的物流配送則有第三方平臺負責完成。上行農業產品快件,第三方平臺在村里攬收后,再拉到市內交給合作的快遞企業進入快遞大網當中。

    這一運作模式和農村淘寶頗為相似。記者經進一步了解發現,在這一模式下,第三方平臺與快遞企業的合作相對松散。

    在鄉鎮,各快遞企業得加盟商(代理點)和第三方平臺的電商物流服務站點并存,彼此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電商物流服務站點在上行快件的攬收上并不具備優勢。據了解,目前該電商物流服務站點的運營主要依靠地方政策的扶持,一旦扶持力度降低,其發展的持續性或將面臨挑戰。

    當快遞企業按照名址將快件送達電商園區時,從法律意義上快件的投遞已經完成。農村電商物流服務站點與快遞加盟商(代理點)并存,在某種程度上屬于重復建設,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如果快遞企業能夠爭取該項地方政策的支持,或者快遞企業與第三方平臺在達成更緊密的合租、融合,無疑將更有利于鄉村快遞的發展。

    當然,這將打破既有利益的藩籬,考驗著相關各方的勇氣和智慧。鄉鎮網點要想落地生根,企業總部當有“大格局”。鄉鎮快遞要發展,絕不單單是鄉鎮快遞網點經營者的事。

    鄉鎮快遞網點是快遞網絡的末梢神經,也是快遞品牌直面農村客戶的第一扇窗口。當鄉鎮快遞網點在發展中遭遇瓶頸時,企業總部有責任、也有義務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扶。

    據記者了解,各企業總部也針對農村快遞市場,制定了相應的策略。如百世集團在2018年就開始試點“農品優行”計劃,利用其網絡覆蓋、運輸、倉儲及末端服務方面的優勢,為各地新農人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和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解決偏遠地區農特產品上行的難題。

    截至目前,百世集團已經為全國10余個地區的20多款農產品提供售賣和運輸便利,累計銷售農產品超過500萬斤,為貧困地區脫貧摘帽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模式。在更早之前,主要寄遞企業利用其觸達農村的優勢,自建電商平臺,通過“原產地直供”的方式打造連通鄉村和城市的新鏈路。如郵政EMS的“極速鮮”、順豐速運的“順豐優選”和“順豐大當家”、中通快遞的“中通優選”、圓通速遞的“e城e品”、申通快遞的“申鮮生活”、韻達速遞的“有遞愛”等。

    記者注意到,這些寄遞企業自建電商平臺目前基本上都定位于“小而精”的生鮮、農特產品等垂直品類,鎖定地方特產、地方果蔬和“新奇特”產品等類目。在運營模式上,企業總部鼓勵鄉村快遞網點發揮“信息源”的作用,去發現各地的特色產品,再由總部的層面進一步挖掘和包裝。在這種模式下,快遞企業已不再單純提供寄遞服務,同時還扮演者供應商、經銷商,甚至分銷商的角色。

    不過,記者也發現,企業總部積極介入的這些項目和地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里農產品資源豐富、產品上行寄遞需求旺盛。而對于前述更多的地處偏遠、寄遞需求不是那么明顯的鄉村,總部的關注度還有所欠缺。不少偏遠地區鄉鎮網點的加盟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總部能夠從平衡全網的角度考慮,因地制宜、分地施策,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植或直接進行資金補貼。

    總部介入支持固然是好事,但在實際操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總部利益與地方加盟商利益的平衡問題。有加盟商向記者反映,總部市場部介入后,可以用更優惠的政策吸引客戶,以至于部分原來加盟商的客戶變成為了市場部的客戶,出現“市場部搶走加盟商客戶”的情況,導致加盟商與總部產生矛盾。

    有業內人士表示,面對鄉鎮快遞市場的特殊性,快遞企業總部應該有“大格局”,最佳的方式是扶持加盟商成長,增強他們的市場競爭力,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搶占市場。唯有處于末端的鄉鎮網點都成長了,品牌的整體競爭能力才能得到持續提升。鄉鎮網點要想落地生根,要讓市場體現“快遞下鄉”的價值。

    今年9月17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透露,截至目前,建制村直接通郵基本完成,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超過95%。下一步,要利用3年時間,促進快遞進村,盡快下沉到行政村,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

    毫無疑問,作為“快遞下鄉”的升級版,“進村”工程的深入推進,將讓更多的農村群眾共享快遞業發展的紅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快遞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遞服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民生中發揮的“普遍性”“基礎性”作用也愈加明顯。

    不過,快遞服務作為一項市場競爭性業務,不能像郵政一樣作為普遍服務得到更多國家政策的扶持,“進村”的熱情和積極性尚未得到完全激發。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

    除此之外,“進村”不能單純依靠企業的主動和自覺,還需要通過必要的市場手段進行調節。從“下鄉”到“進村”,快遞服務的提供者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樣的,但現階段的快遞定價體系,特別是“全國包郵”和“通票制”,還并未考慮到這種差異性的存在。當快遞服務網絡觸達到村,快遞前端在進行攬收時,就應當重新對送往鄉鎮、特別是偏遠農村的快遞成本進行核算,按照“成本與價格向匹配”的原則,重新制定價格標準。

    只有讓“進村”的價值得到市場價格的正向回應,“進村”才能得到最基的資金保障。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總部有必要對其服務能力、服務范圍、服務深度重新進行考量、測算,核定成本,按照不同的服務標準制定符合市場規定,同時兼顧各方利益的服務價格,用市場的手段推動“下鄉”“進村”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唯有此,鄉鎮快遞網點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健康成長。

日本工口无翼乌全彩无遮3d,日本工囗全彩内番漫画里库尤物,日本工之口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