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今,即時物流領域“戰火”依舊旺盛。自順豐上線同城急送業務、菜鳥以2 .9億美元控股點我達后,8月6日,UU跑腿獲得由東方匯富領投的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并宣稱將推出小程序“優小U”,新零售用方式賦能線下夫妻小店。緊隨其后,達達-京東到家也宣布獲得來自沃爾瑪、京東最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
隨著新零售場景的延伸滲透,一大批伴隨O2O發展起來的即時配送平臺立足同城供應鏈資源,形成了基于智能派單體系的即時配送服務,并與各大電商、物流企業搶占線下流量入口,僅僅兩個月,累計獲得融資已不下50億元。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即 時配送已成為今年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第一大方向,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領域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 元。
相對傳統物流,省去了中轉、分撥等中間環節的即時物流減少了庫存壓力和長途運輸的高投入,極 大提高了快件的派送效率;但在一些專家看來,眾包模式的人員分散也加大了整體的管理難度,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尚未形成成熟的發展模式;如何獲得流量、利用 技術應用升級將是未來即時配送平臺發展的聚力點。
1、外賣市場份額已滿?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入局即時配送領域的物流企業,依據性質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以美團、餓 了么為代表的外賣配送平臺;二是以順豐、“三通一達”等為代表的傳統物流企業;三是同城即時物流平臺,如點我達、UU跑腿、閃送等。不同于成本更高的自營 形式,同城即時物流平臺以第三方眾包配送服務模式為主,具有以低成本快速開拓市場、靈活調配人員等優點。
據艾媒咨詢數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中國即時配送平臺的市場,由外賣配送為主的餓了么蜂鳥占據主要份額,達30.2%;其后為美團專送、新達達,以及其他配送平臺。
另據比達咨詢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即時配送市場主要商品集中在餐飲外賣領域,并逐步向生鮮、日用品等其他品類拓展。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即時配送平臺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賴獲取的訂單量和流量,諸如蜂鳥、點我達、達達等均擁有電商流量資源傾斜,新零售發展的速度將更有利于這些眾包配送平臺進一步拓寬用戶市場。
南都記者對比部分同城即時配送平臺業務發現,采用并單配送的達達、點我達在業務面和配送人力 方面占有優勢,閃送、UU跑腿、鄰趣等則側重于C端一對一即時配送。盡管市場份額較小,但訂單平均客單價更高,已經從傳統快遞企業和外賣配送平臺之間分得 了“一杯羹”,同時也避免了與點我達、達達等產生正面競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UU跑腿選擇中高端市場,餐飲外賣訂單只是所有訂單中較少的一部分,平臺接單70%來自C 端”,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強調,細分配送領域的需求更為多元,由于平臺的主要客戶群體定位為個體用戶而非商家,“不能用一元化的標 準統一所有的配送需求”。他進一步介紹稱,UU跑腿依照冷鏈、商務文件、貴重物品等細分配送產品為不同等級的配送員派單,避開3公里內大量市場份額已被占 據的外賣餐飲和電商訂單,并將客單價設為17元,以匹配非價格敏感型用戶的需求。
閃送所采取的也是專人直送的模式服務高端人群市場,平均客單價定在25元上下,遞送物品涵蓋 鮮花、蛋糕、護照、緊急文件等。閃送數據研究院7月份發布的一項訂單分析數據提到,用戶使用該平臺的目的,已經從早期的解決“緊急場景”需求升級到了解決 用戶“忙”、“難”、“急”、“懶”四大場景,更多人看重的是“高效、安全、個性化的服務”。
隨著即時配送與快遞的邊界日益模糊,越來越多配送平臺將目光從外賣轉移到商務、日常生活用品寄遞等C端碎片化即刻配送業務。順豐同城事業部負責人孫海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提到,相對于時效,用戶體驗對于即時物流服務更為重要,差異化、定制化服務體驗更容易得到品牌商、商戶和C端客戶的認同。
2、眾包+技術手段能否規?;\力?
“點到點、短距離、高時效、無倉儲、無中轉、非標準、即需即配”,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 達卿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用這七個關鍵詞定義即時物流屬性,在他看來,這種分散的個性化服務更需要規?;娜肆χ?,和鏈接C端的消費入口,“即時配送 如果不涉及跟小B端(商家)對接,并非高頻需求,企業更要在長尾市場挖掘商機,對于規?;渌腿肆Φ男枨罅考?,遠比快遞企業高”。
基于此,眾包被達達等即時配送平臺當做解決同城、尤其“最后一公里”最好的解決方案。達達- 京東到家方面對南都記者解釋稱,“由于每天的訂單都有明顯的波峰和波谷,波動性較大,并且存在海量的發貨和收貨地點,使得無法基于站點有效組織運力”,眾 包配送員基數大,而且因為沒有站點的概念,平臺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從海量對海量的發貨點和收貨點之間做匹配。
來自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用戶規模將達3.55億人,而依據前述表格的統計,包括兼職在內,目前各平臺的即時配送從事者至少超過1000萬,相當于平均1位配送員需要滿足約40位用戶的配送需求。他們在注冊后往往經過基本的篩選和考核即可成為配送員,利用閑暇時間承接任一或者多個平臺的訂單配送服務。在平臺“智能派單+騎手搶單”等分秒級的高密度、高強度配送模式下,人員流失率高、發展空間有限、收入單一等問題,在高度依賴人力拓寬市場的即時配送領域更容易凸顯。
南都記者了解到,達達、UU跑腿、鄰趣等平臺針對配送員的管理激勵機制,主要依照智能調度、訂單量、服務信用評價、以及福利保障等方面展開,與收入掛鉤。鄰趣創始人劉偉力曾對外透露,平臺的兼職配送員收入主要由配送時效、用戶評價等維度決定,也會適時對配送員予以補貼。
達達-京東到家方面介紹,除了實名認證、背景調查、培訓考試等管理手段,平臺基于調節運力的 動態定價系統激勵人員接單,并為每一位配送員建立信用體系,基于算法和海量數據來為其動態打分。此外,達達-京東到家CTO楊駿對南都記者提到,會針對 “騎士”制定職業規劃,“級別越高獲得的獎勵越多,可確保服務體驗好的騎士收入高留存好,以此提升黏性?!?br>
在賦能配送員方面,UU跑腿側重引入社群化管理。這個開通130余座城市的配送平臺擁有 130萬注冊“跑男”(配送員),100%為兼職,與不少平臺類似,“人力和營銷成本”是企業的兩項最主要的投入,喬松濤對南都記者強調,平臺“不走補貼 路數”,除了日常福利保障,借助短視頻等社交網絡的流量紅利挖掘“網紅”配送員,以提升職業認同感和對平臺的歸屬感。據統計,UU跑腿孵化的抖音短視頻賬 號在100天內總粉絲近千萬,播放量超15億。
點我達創始人、CEO趙劍鋒認為,通過“把配送員數字化”等技術手段,能更好地進行智能調度、管控。用喬松濤的話說,未來即時配送領域“公司+雇員”的形式會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平臺+個人“的形式興起,個人將代替公司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主體。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曾表示,共享配送企業只有加大各個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建立共享配送員統一準入機制及行為標準,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資本與人力的蜂擁而至,令快速發展的即時配送行業在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的同時,也面臨著眾包人員參差不齊、配送專業性不足、發展模式不成熟、服務缺乏統一標準等挑戰。
3、兩個關鍵問題:快和安全送達
深圳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發生涉及即時配送電動車交通事故7起,死亡4人,受傷3人,共查處涉及即時配送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35164宗,占電動自行車違法總數9 .8%。
深圳市交警局相關負責人提到,由于眾包模式的平臺對配送人員的約束力較弱,導致行業服務質量 良莠不齊,部分即時配送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交通安全,對配送時效的考核指標不科學,使用超標配送車輛,配送員因爭搶時間、或看手機接單擾亂交通秩 序,沖紅燈、逆行、不戴安全頭盔等亂象頻發。
“快和安全送達,是同城即時配送的兩個關鍵問題”,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 指出,在時效性方面,作為閉環,物流配送平臺需要擁有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撐,并且擁有末端散客數據整理能力,才能提升整體運作效率;在安全性方面, 眾包的模式表面上門檻低,實質上對平臺的數據整合能力要求更高(如打通后臺訂單數據、實名制寄遞信息,與公安等部門聯網等)。
在他看來,眾包和加盟的形式本身具有“先天缺陷”,平臺難以在核心流量方面掌握主動權,若缺乏數據分析能力和強大信息系統支持,服務質量、信息安全等存在漏洞,也將面對工商、市場等部門的監管。
4、成立共享配送聯盟,加大各企業間信息共享
即時配送企業如何能得以持續發展?南都記者日前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文簡稱“中物聯”)了解到,由中物聯電商分會等組織并起草的《即時配送服務規范》標準通過立項,目前已經進入標準編寫階段,出臺后將有利于規范即時物流市場發展。
而在今年1月,中物聯電商分會聯合美團外賣、UU跑腿、鄰趣、快服務、閃送等五家共享配送領 域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共享配送聯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共享配送企業只有加大各個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建立共享配送員統一準入 機制及行為標準,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從整體趨勢看,物流行業發展越來越有賴于上下游生態協同,如擁有更多流量入口或大型貨源平 臺等,服務也愈加趨向短鏈條的末端供應鏈”,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南都記者,對于UU跑腿、閃送、人人快遞等即時配送平臺來說,還保持著第三 方平臺的發展態勢,機遇和挑戰并存———挑戰在于線下零售資源在逐步歸隊,獲取小B端合作資源的空間在縮小;機遇則在于這些平臺可以通過與多元化商家合作 等更為靈活的策略,深挖一些細分市場。